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在前期疫情反复、内需不足、外需转弱的外部环境下,全面落实稳经济七方面35条政策举措,有效应对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不利影响,全市经济运行呈现供需两端逐步回暖、总量增势同步改善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四季度以来,投资、服务业、消费延续向好势头,经济恢复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比1-10月回落0.4个百分点。从主导行业来看,三大工业支柱产业产值累计同比下降7.2%,现代材料同比下降9.2%,现代医药同比下降12.9%,绿色食品同比增长7.8%。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三个行业呈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13.2%、6.7%、7.8%,分别拉动产值上涨0.4、0.8、0.9个百分点。从工业产品产量看,57种重点产品中33种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消费品工业中铁矿石成品矿、锌金属、商品混凝土和水泥分别同比增长89.1%、62.7%、31.5%和15.3%。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随着商洛各重大项目的有序推进,全市投资情况继续加快。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4%,位居全省第一,较1-10月加快1.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项目个数看,施工项目1338个,同比增长21.4%。其中新开工项目906个,同比增长21.9%。从投资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较1-10月加快1个百分点,止住今年以来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下行趋势。民生相关领域投入继续加大,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77.3%、31.2 %、52.2%。
三、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今年以来,全市始终把保供稳价放在民生第一位,政府作为、企业担当、群众配合,居民生活需求得到较好保证。1-11月,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4.19亿元,同比增长15.4%,位居全省第四,较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纺织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6%、14.4%、1.8%。新兴市场持续增长。一是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74.8%,占全市整体汽车零售额的13.8%,占比较上月提高2.5个百分点。二是全市限上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2.1%,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1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发展加快恢复。一是金融存贷款增速继续上行,企(事)业单位贷款支撑作用较大,1-11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2425.4亿元,同比增长11.4%,比上月末提高1.3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11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1%,位居全省第一,较1-10月加快1.2个百分点。三是其他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好。1-10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5%,较上月加快6.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91.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0.3%,分别拉动规上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2.4、3.3个百分点,贡献显着。
五、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组建了7个市场主体培育专班,建立了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27条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举措,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全市个体工商户持续稳步增长。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9927户,同比增长10.8%。个体工商户累计101653户,突破10万户大关。制定“个转企”实施方案和企业纳规入统奖励政策,在库“五上”企业总数同比增长20%,新增“五上企业”75家。
随着放开的逐步落地,预期将有政策密集发布提振经济。为稳住全市经济增长大盘,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复苏的“势”,我市在服务企业、畅链保供、畅通循环、优化结构等方面,还将再接再厉,积极作为。当前,已进入全年经济发展的冲刺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细落实国务院新十条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紧盯问题短板,锚定全年目标,全力冲刺12月,力争完成全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