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超出预期的疫情冲击和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局面,全区上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区经济运行承压前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全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8.588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全国增速(3.0%)和全市增速(3.6%)1.6个和1.0百分点;低于全省增速(4.8%)0.2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14.97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30.69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72.917亿元,增长4.0%。从贡献看,一二三产分别拉动GDP增长0.5、1.6和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最大。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4%,二季度增长6.0%,三季度增长4.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亿元,同比增长5.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03亿元,同比增长4.5%,全市排名第3位;规上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同比增长23.2%,全市排名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全市排名第2位。建筑业总产值14.05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加值8.39亿元,同比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亿元,同比增长8.6%,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2.47亿元,同比增长5.8%,全市排名末位。固定资产投资114.1亿元,同比增长11.0%,全市排名第6位。
(二)先行指标完成情况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1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市排名第二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94亿元,同比增长9.2%,全市排名第四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8%和17.1%,存贷比63:37。旅游收入405.5亿元,旅游人数24.73%,均下降15.0%;非公经济增加值67.42亿元,占GDP比重56.85%,全市排名第三位。
(三)“五上”企业纳规入统情况
一是月度培育纳规情况:1-8月份已纳规企业2户(含产业活动单位1户);9月当月新增11户;10月拟纳规企业4户。二是2022年年报拟纳规情况:年报拟纳规成长型企业28户,其中已上报且市级审核通过的企业15户(含高新区3户),其中:服务业7户、批零住餐7户、工业1户。三是“大个体”纳规入统情况:10月上报大个体10户,目前上报待批中。
二、亮点分析
(一)农业生产平稳有序,畜牧业稳步发展。农林牧渔总产值29.3亿元,同比增长5.1%,比上年同期(6.6)减慢1.5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增速4.5%,比一季度(5.0)和上半年(5.0)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5.6)减慢1.1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夏粮产量增长0.3%,秋粮播种面积增长3.6%,产量保持稳定。现代农业推进有力,食用菌产量增长8.7%,药材产量增长1.1%。畜牧水产发展加快,生猪存栏5.8万头、牛存栏0.51万头、羊存栏1.8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9%、-7.4%、4.2%,肉类总产量增长10.2%。
(二)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重点行业支撑有力。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四个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7.55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6.6%,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各行业分别完成产值28.66亿元、32.63亿元、39.63亿元、6.63亿元,较上年同期28.42、26.11、28.61和6.77亿元,分别增长0.84%、24.97%、38.52%、-2.07%。
(三)建筑业恢复性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升。42户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4.04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39亿元,同比增长7.3%(按可比价口径)。较上年同期(4.0%)加快3.3个百分点。一方面签订的建筑合同额稳步增长。我区三季度在库建筑业签订合同38亿元,同比增长29.25%。二是房屋施工面积中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库建筑业房屋新开工面积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0%。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14.1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同期(4.9)提高6.1个百分点。一是第三产业主力军位置不断巩固。三产完成投资80.4亿元,占比达70.5%,是投资的主力因素。二是工业投资恢复较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0%,比二季度加快26.9个百分点,燃气生产和金属制造业增长较快,支撑了工业投资的增长。三是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投资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3%,文化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4.1%,拉动有效投资稳步增长。
(五)消费市场承压前行,限上消费稳中见韧。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3.7%、11.9%和8.6%;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0%、15.6%和5.8%。疫情造成的收入预期不稳,对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活动产生比较明显的制约。消费市场承压前行、稳中见韧,保持在合理区间。
(六)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存贷保持稳定。全区地方财政收入3.41亿元,同比增长12.2%,地方财政支出31.94亿元,同比增长9.2%,全市排名均中上游;各项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7.1%,存贷比63:37。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存在问题
一是第二产业贡献逐季降低。年初,规上工业高位起步,一、二季度产值分别增长55.6%、36.7%,拉动作用明显。进入三季度增速逐月减缓,七八九三个月增幅分别为33.0%、29.4%和23.2%,预计四季度将持续下滑。
二是消费市场活力不足。限上商贸企业中大型企业偏少,新纳规企业规模较小,刺激和支撑作用尚未显现,整体消费市场低迷。1-9月份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全市排名末位。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压力较大。1-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1亿元,同比增长11%,处于全市中下游。一方面有效投资项目数量减少。另一方面高新区和市直板块投资量持续下滑,两大块投资总量占比不足15%。第三方面民间投资主体信心依然不足。1-9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7.5%,投资信心恢复不佳,进入第四季度,受气候影响,施工进度难以加大。第五方面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低走拉低全区投资增速。
四是“五上”企业目标差距较大。截至目前,已纳规和上报待批共39户(其中产业活动单位11户),短年度目标(67户)28户。其中:工业已完成4户,短目标1户;建筑业完成8户,超目标3户;批零住餐业已完成18户,短目标22户(法人18户、产业活动单位/大个体4户);房地产业已完成4户,超目标1户;服务业已完成5户,短目标9户。(此部分数据含10月和年报上报待批企业)。
五是拟退库“五上”企业个数偏大。截至目前,退库“五上”企业10户,其中:建筑业2户、批零住餐5户、服务业3户;退库投资法人2户;2022年年报拟退库企业8户,属建筑业;由于收入不达标或有潜有风险的拟退库企业12户,其中:工业5户、服务业6户、批零住餐业1户。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投资有效支撑。要强化要素服务保障,提供“保姆式”服务,加大项目纳规入统工作力度,形成有效投资,扭转前期投资不足局势,对未开工和建设进度缓慢的项目,逐一研判,同时加大对开工项目进度的监测力度,力促未入库的省市重点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形成有效投资,确保第四季度投资实现稳步增长。
二是提振消费潜力,刺激经济稳步增长。消费,对稳定经济大盘具有基础性作用。疫情下受冲击最大的是消费。要严格落实国家对促进消费恢复的各项举措,抓住“双十一”、“双十二”和年前两个月的黄金时段,广泛开展各种消费促销活动,复商活商,引导消费,促进商贸、旅游、金融、文化、现代物流等行业稳步增长。
三是积极培育“五上”企业,分类施策提升产能释放。以市级“五上”企业核查反馈问题为主线,对资料不全的及时督促补齐资料,力争尽早纳规;对收入不达标准的和今年退库的企业,认真分析原因,抓住关键,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力争年前达标纳规。确保完成全年新增“五上”企业目标任务。
四是强化部门责任,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做好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数据监测,关注并解决企业“供应链、产业链”卡点、堵点、难点问题,狠抓相关政策落实见效,充分帮助企业纾企解困,确保在库企业发挥最大潜能。各责任部门要落实专人,进一步对接研判网报企业,高度重视和关注网报期间上报数据及质量监测,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