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三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建筑行业克服疫情反复冲击的影响,总体保持平稳发展。
一、运行基本情况
截止9月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51家,其中一级资质建筑企业有8家,占建筑业一套表单位的比例为5.3%,二级资质66家,占比为43.7%,三级资质77家,占比51%;有工作量企业132家。
截止9月底,资质以上建筑企业87家总产值实现正增长,64家总产值下降。
(一)总产值稳中有升。
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09.36亿元,同比增长10.2%,比上半年加快3.6个百分点。
2022年1-3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 ||||
地 区 | 2022年1-3季度 | 2021年1-3季度 | 同比增长(%) | 比重(%) |
365体育亚洲唯一_be七365_体育365投注官网 | 109.36 | 99.26 | 10.20 | 100.00 |
商州区 | 14.04 | 12.74 | 10.30 | 12.84 |
洛南县 | 13.87 | 12.05 | 15.20 | 12.68 |
丹凤县 | 4.28 | 4.03 | 6.20 | 3.91 |
商南县 | 3.89 | 3.23 | 20.10 | 3.56 |
山阳县 | 52.91 | 50.07 | 5.70 | 48.38 |
镇安县 | 14.52 | 12.54 | 15.80 | 13.28 |
柞水县 | 5.85 | 4.6 | 27.20 | 5.35 |
分企业来看,总产值1亿元以上的25家,占比为16.56%;5000万-1亿元之间的26家,占比为17.22%;500万-1000万之间的43家,占比为25.17%;1000万以下的38家,占比为25.17%;无工作量企业19家,占比为12.58%。
(二)签订合同额增速较高。
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64.18亿元,同比增长25.97%。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56.27亿元,同比增长29.95%;本年新签合同额107.91亿元,同比增长23.99%。
(三)房屋建筑市场趋势向好。
2022年前三季度,房屋施工面积308.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3%,其中:新开工面积159.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31%;房屋竣工面积108.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竞争力弱。
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过亿的企业有25家,占一套表建筑企业的16.6%。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4.86亿元,同比下降20.5%。我市建筑企业的资质偏低,资质类别单一,目前没有一家特级企业,一级企业仅8家,既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又缺乏发展充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精、专企业。这不仅导致本地建筑企业缺乏走出去的开拓能力,而且导致本地建筑市场近一半以上被外地施工企业占领,造成本地建筑业经营始终在夹缝中生存。(二)后劲不足。
2022年前三季度,我市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64.18亿元,同比增长25.97%,比上半年回落0.63个百分点。受疫情反复冲击影响,企业今年工程项目少,截止目前很多企业尚未签订新合同。企业现有施工项目多为往年签订的扫尾工程,后续工程乏力,相比上半年,市场前景更不乐观,部分企业已采取限招新人措施。建筑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
(三)转型缓慢。
我市建筑业行业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和实力相似,大量经营领域趋同,多以普通工业民用建筑为主,依靠房地产发展的特征非常明显。而从事目前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像公路、水利、钢结构、道路桥梁、5G等特色工程建设的施工企业极少。以房建为主的建筑业产业结构很难参与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建设的竞争中去,尽管近些年来一直在转型,但是转型升级缓慢。
三、几点建议:
(一)调整结构,走多元化。
我市建筑企业还大多以房建为主,这是产业链也是价值链的最低端,要围绕高效、低碳、节能、环保的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质态和层级。一要大力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产业。要把重心由房屋建筑工程转向国家重点投资的交通、水利、市政、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大力发展钢结构、设备安装、装饰装潢、环保等高技术含量的专业施工,加快形成产业特色鲜明、技术含量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二要拉长增粗产业链、价值链。要按照“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思路,积极向与建筑业关联度较高的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建材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延伸,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提高企业产值利润率和经营质态。三要探索推进建筑业与金融资本融合。要从单纯的建筑施工承包转向PPP、项目总承包等模式,丰富企业发展内涵,“以投资换身份”、“以开发换市场”,逐步实现由建造建筑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的转变。
(二)规范秩序,促健康发展。
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强化建筑市场监管水平,加大规范工程招投标制度的执行力。继续加强建筑市场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坚决打击违法转包、挂靠行为;严格规范监理行为,切实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营造地域间平等竞争的环境,进一步放宽各地区建筑市场准入限制,改革完善各级政府对建筑业市场的管理方式,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三)抢抓机遇,培育新增长点。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合理配置市域范围内的行业资源,确保本地建筑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鼓励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主动融入“新基建”建设,瞄准5G、人工智能、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积极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重大交通、水利设施项目中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色小镇和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城市建设等项目向本地建筑业企业适当倾斜,在企业综合实力和城市空间格局优化上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