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工作动态 > 统计信息
        镇安县二季度建筑业运行情况简析
        发布日期:2022-07-29    作者:    来源:    点击量:19698    分享到:

        今年以来,在外需萎缩、内需低迷以及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的大环境下,镇安建筑业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

        一、 基本情况

        (一)建筑业产值稳步提升。二季度,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亿元,同比增长10.76%,位居全市第三名;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971亿元,同比增长10.45%,位于全市第二名。

        (二)龙头企业带动明显。陕西祥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镇安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陕西龙晖建工有限公司三家龙头企业产值完成同比增长61.2%,完成产值占二季度全部产值的49.26%,贡献巨大。

        (三)本年新签订合同额增加。二季度,签订的建筑业合同额为12.78亿元,同比增长63.7%。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为7.44亿元,同比增长89.8%,新签订合同额的增加,为全年建筑业产值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房屋施工面积大幅下降。二季度,全县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6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3.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96%。

        二、存在问题

        (一)建筑业总体资质偏低,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全县36家建筑企业,目前特级资质建筑企业还是空白,一级资质只有两家。现在的建筑业招投标市场,中标率门槛抬高,二、三级企业中标率相对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更谈不上在外地市场立足,导致我县低资质企业生存发展困难,无法将企业做大做强。

        (二)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制约企业壮大。二季度,全县资质内建筑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436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06人,仅占20.7%。人才紧缺势必导致技术力量薄弱,也制约着企业资质升级和发展壮大,影响全县建筑行业的后续发展。

        (三)材料消耗增长,成本压力增大。受市场多种因素影响,人工费用、交通运输、建筑材料价格等不同幅度的上涨,加之房屋建筑工程中主要建筑材料消耗量占比较大,建筑企业生产成本增大。

        (四)资金短缺问题长期存在。建筑企业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后续工作开展困难,人员工资暂缓;融资渠道狭窄只能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贷款利息较高,增加成本。

        三、对策建议

        (一)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稳大引强”。龙头企业是我县建筑业的压舱石,鼓励政府投资项目向本地优质建筑企业倾斜,在企业招投标、项目施工、工程竣工验收等细节方面积极帮扶,用心用情留住龙头企业。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落户镇安。

        (二)吸引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有能力和潜力的建筑企业,应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积极与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合作渠道,吸引和培养懂经营、懂技术、熟悉工程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入,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奠定基础。

        (三)加强金融扶持。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

        (四)加强监管,推动企业积极入库纳统。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全县建筑企业的监管,建立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清单和统计库联动机制,帮助企业及时纳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