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人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我省一系列政策支撑下,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首届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银牌获得者李萌月、张治新、聂豪
12月13号,我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圆满结束。在为期4天的大赛中,全国2557名参赛选手,角逐了86个项目比赛,陕西技工选手们积极参与、赛场上与“高手过招”。其中,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赛选手李萌月、张治新、聂豪获得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银牌,姚轶文获得飞机维修项目铜牌。
制造团队挑战赛数控方向选手张治新:“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挺激动的,最开始(工作)觉得活干完就行了,慢慢训练尺寸干好,下一次表面干好,最后我还要做到360度无死角的状态,追求完美的状态。”
首届中国职业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铜牌获得者姚轶文
飞机维修项目铜牌获得者姚轶文:“取得这样的成绩,后面有这样一个团队,我的主教练张老师,从厂里请来的一些大师专家,还有培训中心各个老师对我各个模块的指导,是一个大家努力的结果。”
制造团队挑战赛比赛现场
在所有项目中,制造团队挑战赛堪称最难,“含金量”也最高,挑战赛分为设计方向、综合方向和数控方向三人团队进行比试,每人负责一个方向。
项目比赛要求选手们根据图纸,提前设计并制作好吊车带来现场,再在现场将其逆向还原成图纸,然后利用3D打印机加工零件,同时现场焊接电控板、编写控制程序,安装调试完成吊车所有功能。最后以吊车完成过障碍、抓取物品、吊起的最大重量、时间成本等规定动作打分。
制造团队挑战赛比赛现场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李萌月:“我需要测试车的行走,跑得速度越快得分越高。还有比如说它要吊重物,吊的重物重量越大,保持的时间越长得分就越高,类似这种。”
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黄孟虎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特别是数控技术和智能制造大量进入车间,对现代工匠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人不能只凭借单一技能开展生产,而要利用先进的方法、工艺、设备和工具,综合掌握传统加工和现代技术等多项技能,才能满足智能制造技术的需要。
飞机维修项目比赛现场
黄孟虎:“我们从最开始(对世赛)的望尘莫及啊,到望其项背,现在我们可以达到并驾齐驱。变化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国家对技能人才原来越重视,省市也重视。”
近年来,我省认真认真贯彻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健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快,规模质量稳步提升。
目前,全省技能劳动者总量51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4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重达到28.5%;累计投入资金达3.1亿元,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3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90个;实施“三秦工匠计划”,评选首席技师160名,三秦工匠60名,陕西技术能手721名,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渐形成,日益浓厚。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飞技师学院院长王海宇接受采访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飞技师学院院长王海宇:“我们对获得不同名次的选手,包括教练、各个单位都会给一定的奖励,这是从物质方面。另外在评比各种先进、年终绩效还有公司的一些福利优先照顾。目前我们也是采取各单位培养、公司选拔、外出培训、大赛选拔这样的过程,来确定一些优秀的人员能够脱颖而出,从而形成一个高技能人才专家团队,来带动更多的技能人才成长。”(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部记者曹媛媛)
首届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选手和教练
首届中国职业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选手和教练